背景

本人在维护一套由storm、kafka、zookeeper组成的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当数据量很小的时候,系统处理起来其实是绰绰有余的,基本上按照系统默认配置来就可以了。然而当数据量增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系统的各个配置都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不断的处理现网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对系统的一些关键配置有一些心得。在这里分享出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今天我们在这里只介绍storm一些相关的比较重要的配置项和优化项。

参数配置

并行度

本人曾在上一篇文章中翻译过官方关于并行度的解释,但是实际在生产环境,这个并行度配置多少也是需要斟酌的。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

spout并行度

spout的并行度主要和数据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使用的是kafka消息发布订阅系统作为数据源,而kafka也是一套分布式系统。它的每一个topic,也是分布在不同的partition分区上。而这个partition数量便是spout并行度的上限。spout会从指定topic的partition分区中取数据,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就是每一个partition只能被一个线程消费。也就是,如果我们spout的并行度比partition的数量要少,那么,一定会有部分spout线程去消费多个partition,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如果spout的并行度比partition的数量多,那么问题来了,由于一个partition只能被一个线程消费,那么一定会有部分spout线程没有数据可以消费。

所以在配置spout并行度时需要注意,spout并行度<=topic的partition数量。如果需要性能最大化,可以配置成spout并行度=topic的partition数量。如果这个并行度还是不足以支撑现有的数据,那么你应该考虑去给kafka扩容或者增加分区了。

bolt并行度

bolt并行度有一个很简单的计算公式。

	bolt并行度>=每秒需要处理消息数(n/s)*消息处理时间(ms)/1000

从这个计算公式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原理。比如说一条消息在这个bolt中处理的时间是200ms,那么每一个bolt线程每秒钟可以处理5条数据。如果每秒中有1000个消息需要处理。那么我们至少需要200个线程去处理这些消息。

那么此bolt的并行度需要>=1000*2000/1000=200

MaxSpoutPending

这个值的官方解释是

	The maximum number of tuples that can be pending on a spout task at any given time.
	This config applies to individual tasks, not to spouts or topologies as a whole.
	A pending tuple is one that has been emitted from a spout but has not been acked or failed yet.
	Note that this config parameter has no effect for unreliable spouts that don't tag their tuples with a message id.

在启用Ack 的情况下,Spout中有个RotatingMap用来保存Spout已经发送出去,但还没有等到Ack 结果的消息。RotatingMap的最大个数是有限制的,为p*num-tasks。其中p就是topology.max.spout.pending的值,也就是MaxSpoutPending(也可以由TopologyBuilder在setSpout 通过setMaxSpoutPending方法来设定),num-task是Spout的Task数。

所以这个值可以理解为,单个spout可以同时处理的消息数。这个值如果设置的过大,会导致消息在这个队列里积攒的时间过长,如果超过了超时时间,就会导致消息failed,触发重发机制,恶性循环。这个值如果设置的过小,则会引起后面bolt的消息饥饿,而且消息不能及时的处理。没能有效的利用资源,task的处理能力未充分应用,不能达到最佳的吞吐量。

这个值的官方建议是:开始时设置一个很小的 TOPOLOGY_MAX_SPOUT_PENDING(对于 trident 可以设置为 1,对于一般的 topology 可以设置为 executor 的数量),然后逐渐增大,直到数据流不再发生变化。这时你可能会发现结果大约等于 “2 × 吞吐率(每秒收到的消息数) × 端到端时延” (最小的额定容量的2倍)。

这里有个计算方法。

    1/Execute latency*complete latency

即使用拓扑的complete latency除以Execute latency。

我们假设一条消息被完整的处理时间为200ms,spout的Execute latency(执行nextTuple的时间)为2ms,则在200ms内,大约有100条数据被发送。也就是使用topo的complete latency除以Execute latency即可。但实际上不应该考虑如此极端的情况,以避免过多的fail出现,所以可以设置为上述值除以1.5左右。

超时时间

如果在storm ui中你看到整个topo或是spout有消息failed,但是单个的bolt并没有filed。那么一般情况是消息超时导致的。一条消息在进入等待队列中就开始计时,如果上面MaxSpoutPending设置的过大,或是机器负载过高等等,一条消息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整的处理,那么这条消息就会failed,触发重发机制。如果是进行磁盘或者DB操作,那么就会引起数据重复。为了避免消息failed,一个方法就是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系统默认的超时时间是30秒,你可以根据需要将它调的更大。

有几种方法设置这个时间。

  • 提交Topology 时设置适当的消息超时时间,

    • conf.setMessageTimeoutSecs(60);

    • config.put(Config.TOPOLOGY_MESSAGE_TIMEOUT_SECS,60);

  • 也可以在storm.yaml中修改这个参数:

    • topology.message.timeout.secs: 30

代码优化

使用组件的并行度代替线程池

在storm中,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调整spout/bolt的并行度,即使启动拓扑时设置不合理,也可以使用rebanlance命令进行动态调整。

但有些人可能会在一个spout/bolt组件的task内部启动一个线程池,这些线程池所在的task会比其余task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这些task所在的worker会消耗较多的资源,有可能影响其它拓扑的正常执行。

因此,应该使用组件自身的并行度来代替线程池,因为这些并行度会被合理分配到不同的worker中去。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CGroup等技术进行资源的控制。

不要在spout中处理耗时的操作

在storm中,spout是单线程的。如果nextTuple方法非常耗时,某个消息被成功执行完毕后,acker会给spout发送消息,spout若无法及时消费,则有可能导致 ack消息被丢弃,然后spout认为执行失败了。而在jstorm中将spout分成了3个线程,分别执行nextTuple, fail, ack方法。

fieldsGrouping的数据均衡性

fieldsGrouping根据某个field的值进行分组。以userId为例,如果一个组件以userId的值作为分组,则具有相同userId的值会被发送到同一个task。如果某些userId的数据量特别大,会导致这接收这些数据的task负载特别高,从而导致数据均衡出现问题。我们在现网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数据倾斜的情况,就是因为单一用户刷单所导致单个task负载过高。

因此必须合理选择field的值,或者更换分组策略。

优先使用localOrShuffleGrouping代替shuffleGrouping

localOrShuffleGrouping是指如果task发送消息给目标task时,发现同一个worker中有目标task,则优先发送到这个task;如果没有,则进行shuffle,随机选取一个目标task。

localOrShuffleGrouping其实是对shuffleGrouping的一个优化,因为消除了网络开销和序列化操作。

总结

实践出真知。在踩过这些坑之后,才会对这些参数或者优化项有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前面的这些介绍和理解对大家有帮助。也欢迎研究storm或者其它系统的大家随时交流,共同提高。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RE实战
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