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理学的第一周总结-----

     ①刚上来,老师便用“局”来形容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将管理学形容为“破局之道”,让人心潮澎湃,激发兴趣。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

     而且这个“局”字,让我明白了,不应该“对事不对人”,一件事是和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解决了一件事,破掉了一个局,也会因此产生下一个局,如何破掉这个局,也是如何处理下一个局的关键。

     ②老师还说了一个重要的管理学概念---“资源”。引用老师的一句话:     “局”就是你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和关系。

    人是资源,物是资源,名声也是资源。

    资源又分“正资源”---那些你能支配且能支持你完成你想要达成目标的资源。

        “负资源”---那些阻拦你,不能为你所用的资源。

        “无关资源”--那些一开始没有进入你视野的资源,与目标没有直接关系的资源。

     老师介绍了3种简单的破局方法:

                    ⑴想办法将正负资源和无关资源间进行加减乘除,使正资源更加强大,负资源尽量削弱甚至变成正,无关资源转化正资源等等。

                      ⑵对资源的重新定义:不要将一个资源的意义固化。

                              我的理解是,就好像皇子的EQ二连,他本来是伤害+控制资源,但是某些情况下将它作为位移资源,反而更好。又或者不EQ,直接QE打消耗伤害,分情况而定。

                    ⑶敢于把自己碎掉:很多负资源实际是搬不走的,但是它有缝隙,所以,只有敢于把自己碎掉,化整为零。才能从缝隙中钻出去,成为新的自我。----这个可能我阅历太少,看不懂。

   ③科学管理:

    管理学之父--泰罗,利用秒表,解决了工厂工人的效率问题,但是那是工业时期,现代已经大多实现了机械代替了手工,脑力劳动者成为员工群体的大部分,一味使用老一代的外部强制手段会让脑力员工的效率降低,失去人心,阻碍创造性和专业性。

        在新的时代,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寻求一种效率上的平衡,就是来自人心的效率和来自外部强制力的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④识别机会窗口

    —借势破局—

                每一艘横渡太平洋的船只都会随行一些小的信天鸥,它们往往一个小时也不扇一下翅膀,原因是它们在借助船只航行的气流,滑翔飞行,只凭它们自己根本无法飞过太平洋。

                反例,鹧鸪鸟,鹧鸪鸟完全凭借自己的肌肉飞行,但无法远距离飞行,而且人们往往可以从地上捡到飞得筋疲力尽的鹧鸪鸟。

                我本人很赞同,个人努力很重要,但是平台和放大器也很重要,只不过努力是前提,优先级高一些。

                文章中举了沃尔玛的例子。

     在沃尔玛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时候,那时零售业市场基本平稳和饱和,业内已经有一套标准,准确的方案和标准,每10万人一个超市的模式盛行,沃尔玛借助新研发成功的卫星技术,使超市之间的联系变得实时可调控,打破了10万人一店的模式,使300万人

为一片区域的运营模式,强大起来,并且抢占了先机,让后来反应过来的竞争者出局。

    文中写了:如何把握趋势,关键的四个词:审视,准备,辨识,行动。

    我自己的理解:1.先审视自己需要什么,破局的关键是什么。

           2.然后准备资源,等待机会。

           3.当机会来临时,辨别是否是机会,是否可利用。

           4.然后行动起来,落地执行。

         文中举了鱼鹰的例子:鱼鹰在捕食之前,积蓄力量,在机会来临的刹那,快速并准确的出击,获得食物。

    并且说了一个可能大家都知道,比较简单的利用趋势的办法:

         也许我们自己缺乏第一时间发现机会,辨别机会,利用机会的能力,那么可以盯住那些“大块头”,大型的公司往往会第一时间获得咨询,并且有专门的人去整理,辨识,行动。

           人也一样,学习优秀的人使自己进步。

   ⑤“破不掉的局”----涟漪关系

    这一章讲的内容,相信好多人一听就懂。。

    这个破不掉的局,就是指中国文化中的---“关系”。

    组织内部的领导人,会希望自己多一些自己人,这样既能稳固自己的权力,又能放心交代事情,组织内部就有了亲疏区别,甚至有了形容上下级关系:“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严重倾斜。

    正因如此,也多了很多假装”忠诚“的想凭此上位的人。

    但由于中国文化的大环境如此,这个局没法破-----人人都讨厌的事情,人人都在做。

    既然不能破掉,那就只能加强识别和防范,文中举了三种有害亲信:

        ①“应声虫”下属:这种下属会不断去揣摩上意,然后事事呼应你,你稍稍有点想法,他马上就歌功颂德,让你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②“隔离者”下属。他会有意让你脱离群众,把你和下面的真相隔离开。你只能听到那些对他有利的信息,而所有对他不利的东西,他都不希望传到你的耳朵里,也就是说,你能得到的信息是被他过滤过的。
        ③叫做“夺权者”下属。这样的下属,目标是夺权,他看着是在执行你的命令,但暗中却在培养自己的亲信,一方面讨好你,一方面在拉拢别人,然后等待时机、夺取权力。
        那如何防止出现这三种下属呢?作者的建议是尽量树立 “ 业绩文化 ” ,来对冲掉 “ 关系文化 ” 。因为关系文化也不是毫无价值,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你提高信任度,提高组织的效率。当然也会形成很多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点业绩文化。
        在关系文化的社会里,各种坏“亲信”充斥在组织里,完全是正常的,但要防止这种情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局面,让组织病入膏肓,要通过业绩文化让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凸显出来。

 

 

ps:针对这个破不掉的局,我有点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应声虫下属,当人有了阅历后,自然可防范,不是特别难;

                而“隔离者”我相信防范的方法也是比较多而且管用的,毕竟是信息获取,信息是客观存在的。辨别真实性的能力就和“隔离者”没关系了。

                我觉得最难的是“夺权者”,老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人家即使在做夺权的事,自己也很难发现,因为环节中的关键都是“人”,既然如此,我不如找一个能力强的领导,不求夺权,全心全意助他上位,再让他带我上位,时间长了有了信任,也许还能交个朋友= =。。不知道对不对吧。。也许这么说比较天真,但是现在确实是这么想的。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RE实战
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