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SQL脚本优化,大体如下:

(1)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

ORACLE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dir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2)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4)在SQL*Plus 中重新设置ARRAYSIZE参数, 可以增加每次数据库访问的检索数据量 ,建议值为200

附:关于提取操作的机制,一次FETCH调用将会访问缓冲区缓存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块,每次访问一个数据块的时候,Oracle会在该块中取出数据行然后在一次回路中返回给客户端,这里对于一次返回的行数便是Arraysize(列大小),Arraysize表明了一次提取操作在网络回路中传输的可能的数据行数。

(5)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RE实战
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