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时时刻刻注意的

1. 我们之所以能学,是因为我们能识别,识是意识,感知,别是区别,分类。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

2. 一些字,一些词,不同的字,不同的词,实际上是描述同一个的东西的不同方面的。举例,内心的取向,我们取个名字叫德,仁义礼智信,说的都是德,但是说的是不同的方面,对民仁,对友义,对人礼。实际是抽象类型下的不同具象

理解成道德经里的‘名’这个字,字词句,都是名。

3. 圣贤经典,大多说的是内心,是人文的道理,不是物质世界的规律。圣贤认为,内圣才能真正的外王。

4. 学习经典,不要淹没在文字里,不明白的时候,多对照规律的总结性文字,看看有没有启发。

举例,格物的物是什么?心学四句教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山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扬善去恶是格物。

显然,物就是善恶,就是意动的结果,格的就是这个结果,是对还是不对,善还是不善。

 

道 - 本质,实质。举例,心的本质是气,这句话就是说,心的道是气,心的本质是气。

理 - 具体的模式。举例,去人欲存天理,这句说的内心里要去除人的贪嗔好恶,留下原本原来的心的自然,天理就是心的自然状况,自然的模式,天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天理,就是心的行为模式,气的行为模式。

心的行为模式,就是与外界互动,不断变化。这就是心的理。

德 - 好的选择,正确的选择,善的选择。

心 - 两乳正中的一团气。

知行合一 - 知是感知,不是知识,行是意的动,不是身体的行动决定。知行合一,知行本来就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不是分开来看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去人欲存天理 - 心的本质是气,时刻跟外界感应,心意时刻在动,七情六欲时刻产生,这就是心的理,心的模式,气的模式,天生的,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七情六欲时刻产生。

人欲,就是认为的判断识别,善恶进而好恶,这样会助长心气,助长或者压抑七情六欲。去人欲存天理,就是任心气动,心气静,我们只要知道,这是自然的,并没有好坏分别,不去判断它。

良知 - 是为了跟知区分,知经常被理解成知识,良知是说内心本来就知道善恶对错。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RE实战
拒绝背锅 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