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分区、分表、分库、分片的简介
分区的概念
数据分区是一种物理数据库的设计技术,它的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SQL操作中减少数据读写的总量以缩减响应时间。
分区并不是生成新的数据表,而是将表的数据均衡分摊到不同的硬盘,系统或是不同服务器存储介子中,实际上还是一张表。另外,分区可以做到将表的数据均衡到不同的地方,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频繁IO压力值,分区的优点如下: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1、相对于单个文件系统或是硬盘,分区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
2、数据管理比较方便,比如要清理或废弃某年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删除该日期的分区数据即可;
3、精准定位分区查询数据,不需要全表扫描查询,大大提高数据检索效率;
4、可跨多个分区磁盘查询,来提高查询的吞吐量;
5、在涉及聚合函数查询时,可以很容易进行数据的合并;
一、什么是分区、分表、分库
分区
就是把一张表的数据分成N个区块,在逻辑上看最终只是一张表,但底层是由N个物理区块组成的
1、水平分区
这种形式分区是对表的行进行分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分组里面的物理列分割的数据集得以组合,从而进行个体分割(单分区)或集体分割(1个或多个分区)。所有在表中定义的列在每个数据集中都能找到,所以表的特性依然得以保持。2、垂直分区
这种分区方式一般来说是通过对表的垂直划分来减少目标表的宽度,使某些特定的列被划分到特定的分区,每个分区都包含了其中的列所对应的行。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包含了大text和BLOB列的表,这些text和BLOB列又不经常被访问,这时候就要把这些不经常使用的text和BLOB了划分到另一个分区,在保证它们数据相关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访问速度。 在数据库供应商开始在他们的数据库引擎中建立分区(主要是水平分区)时,DBA和建模者必须设计好表的物理分区结构,不要保存冗余的数据(不同表中同时都包含父表中的数据)或相互联结成一个逻辑父对象(通常是视图)。这种做法会使水平分区的大部分功能失效,有时候也会对垂直分区产生影响。
分表
就是把一张表按一定的规则分解成N个具有独立存储空间的实体表。系统读写时需要根据定义好的规则得到对应的字表明,然后操作它。
分库
一旦分表,一个库中的表会越来越多
什么时候考虑使用分区?
-
一张表的查询速度已经慢到影响使用的时候。
-
sql经过优化
-
数据量大
- 表中的数据是分段的
-
对数据的操作往往只涉及一部分数据,而不是所有的数据
-
分区解决的问题
主要可以提升查询效率
-
什么时候考虑分表?
-
一张表的查询速度已经慢到影响使用的时候。
-
sql经过优化
- 数据量大
-
当频繁插入或者联合查询时,速度变慢
分表解决的问题
分表后,单表的并发能力提高了,磁盘I/O性能也提高了,写操作效率提高了
- 查询一次的时间短了
- 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文件,磁盘I/O性能提高
- 读写锁影响的数据量变小
- 插入数据库需要重新建立索引的数据减少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