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金鱼
ylbtech-金鱼:金鱼 |
1.返回顶部 |
- 中文学名:金鱼
- 拉丁学名:Carassius auratus
- 别 称: 金鲫鱼
- 二名法: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 界: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鱼纲
- 亚 纲: 硬骨鱼纲
- 目: 鲤形目
- 亚 目: 鲤亚目
- 科: 鲤科
- 亚 科:鲤亚科
- 属: 鲫属
- 种:鲫鱼
- 亚 种:金鱼
- 分布区域:亚洲、欧洲 北美洲
- 英文名:Gold fish
- 主要产地: 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镇平县
- 寓 意: 金玉满堂、 年年有余
目录
- 1 形态特征
- 2 起源
- ▪ 外部形态的变异
- ▪ 1 .金鱼外部形态的变异
- ▪ 1.1 体型的变异
- ▪ 1.2体形的变异
- ▪ 1.3鳞片数目的变异
- ▪ 1.4背 鳍 的 变 异
2.返回顶部 |
形态特征
为鲫鱼的变种, 种类多,形态差异大。头较大,有平头、狮头、鹅头、绒球头等,头部多有瘤。眼凸出,眼球膨大。鳞片多种,有透明鳞、珠鳞等。鳍多大而披散。体色多种,有灰、红、黑、白、蓝、杂斑、五花等,体型有长有短。起源
金鱼的最早发现据载(李时珍,1596)是晋朝(265~420)桓冲游庐山时发现的“赤鳞鱼”。据考证,“赤鳞鱼”即最早出现的金鱼—红黄色的金鲫鱼,和野生鲫鱼一样生活于自然水域。表1列出的是金鱼的家化及演变的大致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金鱼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间类型的存在。据载(徐金声等,1980,1981;王春元等,1983),金鱼品种于1981年前发展到160个左右,现在达240个以上,国内主要有140多个。按通行的分法,金鱼可分为草、文、龙、蛋4大类(王占海等,1982);按背鳍的有无可分为龙(有背鳍)和蛋(无背鳍)2大类
经金鲫鱼到金鱼的家化历程,王春元归纳了随后的实验证据做了进一步阐述。根据李璞(1959)的归纳,野生鲫鱼通过金鲫鱼发展为草金鱼,再向不同方向分化出文鱼、龙睛、蛋鱼等类;徐金声等(1981)则指出,草金鱼向两个方向(有背鳍和无背鳍)分歧,形成龙种鱼和蛋种鱼两大家族,并各自进一步变异为不同品种;王占海等(1982)认为金鲫鱼经过“野生红黄色鲫鱼”的中间型后才形成金鲫鱼(燕尾),由此经“原始金鱼”发展到文鱼后发生较复杂的分化,其一支演化为蛋种鱼类,另一支演化为龙种鱼类,同时文鱼辐射演变出各种文种金鱼,除自然突变外,由人工杂交产生了虎头龙睛、珍珠蛋、高头球等新品种。金鱼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实验证据层出不穷。
外部形态的变异
金鱼的身体由头部、躯干(胴)和尾部3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分界线不太明显。通常是从身体的吻端到鳃盖的后缘,与胸鳍开始处划一垂直线称为头部;从鳃盖的后缘到肛门或臀鳍的开始处称为躯干部;从肛门或臀鳍开始处到侧线后端鳞片的后缘称为尾部。1 .金鱼外部形态的变异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但从外部形态来看,与鲫鱼却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现介绍如下:1.1 体型的变异
有银灰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蓝色、透明、花斑和五花等。野生鲫鱼的颜色是暗淡的,不鲜明的。而家养的金鱼有许许多多鲜艳的颜色。从表面上看来,好像金鱼在家化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新色素。其实不然,从鳞片的显微镜观察,存在于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金鱼中的色素同样也存在于色彩不鲜艳的野生鲫鱼中。金鱼的颜色成分只有3种:黑色色素细胞,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的反光组织,所有这些成分都存在于野生鲫鱼中。家养金鱼鲜艳的、多变的体色,不过是由于这3种成分的重新组合,重新分布,强度、密度的变化,或消失了野生鲫鱼原有色素中一个或更多的成分而形成的。在金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曾有褪色的现象。黑色金鱼如墨龙睛、墨水泡等,有随年龄而变化现象。有些黑鱼在2~3年内褪为橙红色、或红黑色,有些褪成黑白色,另一些保持黑色较久。永久黑色的金鱼很少。各品种金鱼在幼鱼阶段都呈现灰褐色,经过一定时期的发育之后,由于色素细胞的部分消失而转变为成鱼的体色。唯独紫色、透明和五花的区别较其他各色金鱼为早些,在体形分化后肉眼便能区分。1.2体形的变异
野生鲫鱼的体形是 长 椭 圆 形且侧扁的。家养金鱼的体形较短且两侧较圆凸。陈桢教授(1925)曾对金鱼和鲫鱼的体尺作了测量,经计算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结果。如金鱼的体长对头长的比例众数为2.4,而鲫鱼的是3.5。这表明金鱼是属短身型,而鲫鱼是长身型。而体高对头长的比例众数,金鱼和鲫鱼二者是相同的,均为1.2。这说明在对头长的比例上,金鱼和鲫鱼有相同的体高。而金鱼体高看起来似乎要比鲫鱼者为更高,实际上是由于其体长缩短的缘故。1.3鳞片数目的变异
家养金鱼侧线 上 的 鳞 片数目可以少至22片,多到28片。野生鲫鱼的变异范围为28~32片。家养金鱼的侧线鳞众数为26片,而鲫鱼的为29片。这很明显是与体长有关。鳞片因外伤而脱落后,可以再生,但是再生鳞的形状大小和着生的位置与原来鳞片有所差异,因此影响观赏。饲养金鱼应尽量避免鳞片脱落。1.4背 鳍 的 变 异
有 正 常 背 鳍(图1)和 无 背 鳍(龙背) (图5 ,本文照片见封面、封四)2种。所有野生鲫鱼和大多数家养金鱼品种具有正常鳍;少数品种的背鳍消失,完全无背鳍,它们的背部是圆的,平滑的。还有一些残背、短背和背部有些突起,不过这些变异不为饲养者所喜欢,通常在幼鱼阶段便淘汰掉了。1.5胸鳍的变异
成对的胸鳍位于金鱼的胸部、鳃孔的后面,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胸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和野生鲫鱼的众数均为1.0。笔者曾观察到一尾具有双胸鳍的变异(图3 ) ,非常罕见。1.6腹鳍的变异
成对的腹鳍位于金 鱼 的 腹 面底部,有短的和长的。从吻端到腹鳍的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为1.6,野生鲫鱼为1.7。1.7臀鳍的变异
金鱼的臀鳍位于肛门 后 面 的附近,所有的野生鲫鱼都是单臀鳍,家养金鱼则具有单臀、双臀、上单下双(3臀)、残臀和无臀鳍。从吻端到臀鳍间距离,对头长的比例众数,家养金鱼的为2.1,野生鲫鱼的为2.7。从吻端到腹鳍和吻端到臀鳍间的距离的结果来看,很明显是与体长有关。可见家养金鱼体长变短是从腹鳍开始,到臀最为显著。1.8尾鳍的变异

1.9头形的变异
我国各地饲养者把头型分为虎头、狮头、鹅头、高头、帽子和蛤蟆头。在这些头型中,有的是同一类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北京饲养者称为虎头的,在南京称为狮头。在北京称为帽子的,在南方称为高头或鹅头。笔者同意陈桢的命名,把头型区分为平头、鹅头和狮头3种类型。
颜色
金鱼的颜色,是由于真皮层中许多有色素皮肤细胞枣色素细胞所产生。

头形
中国各地饲养者 把头形分为虎头、狮头、鹅头、高头、帽子和蛤蟆头。在这些头形中,有的是同一类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


辨别雌雄
雌雄性金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一)外部形态的区别: (1)体形的差别:雄性金鱼一般体形略长,雌性金鱼身体较短且圆。怀卵期雌鱼较雄鱼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别:雄鱼比雌鱼略粗壮,身子略长。 (3)胸鳍的差别 :细心观察可发现,雄鱼稍尖长,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雌鱼呈短圆形,胸鳍第一根鳍刺不太硬。 (4)生殖器的差别:由肚皮向上看,雄鱼生殖器小而狭长,呈凹形;雌鱼生殖器大而略圆,向外凸起。
分类
草种鱼
草种鱼体型近似鲫鱼,是金鱼中最古老的一种,身体侧扁呈纺锤形,有背鳍,胸鳍呈三角形,长而尖。因其野性略存,有跳缸的危险,故鱼至新环境后头两天要有防护措施。 [2] 其主要品种有: (1) 金鲫 尾鳍较短,单叶,呈凹尾形;全身均为橙红色,是最古老的金鱼品种。 (2)草金鱼 直接起源于金鲫。尾鳍较长,双叶或三叶,不分开,呈燕尾形或菱角形(即三尾);全身均为红色。 (3)红白花草金鱼 尾鳍较短,单叶,呈凹尾形;头部和身体上红、白色兼有。龙种鱼
龙种鱼是金鱼的代表品种,也是主要品种。其主要特征是体短,头平而宽,眼球膨大突出眼眶之外,似龙眼;鳞片圆而大,胸鳍长而尖呈三角形,尾鳍四叶。 [2] 其主要品种有: (1)红龙眼 全身通红,具有龙种鱼的特征,是龙种鱼中最普通的品种。 (2)墨龙睛 通身乌黑,背部尤其显著,有“黑牡丹”之称。好的品种为乌黑闪光,像黑绒墨缎。 (3)蝶尾 具有龙睛鱼的特征,唯独其尾部似蝴蝶。 (4)紫龙睛 整个鱼体呈紫铜色,饲养得好的,还能发出耀眼的紫铜色金属光泽。(5)蓝龙睛 体色有浅蓝、深蓝之分。游动时,锦鳞闪闪,姿态恬静、优美。 (6)五花龙睛 是由透明鳞类的金鱼与各色龙睛鱼杂交而形成的品种。大部分为透明鳞片,小部分为普通磷,呈五色斑点,所形成的图案光彩夺目,游动时犹如飘动的彩绸 (7)紫蓝花龙睛 是以紫龙睛和蓝龙睛杂交而成的品种,以蓝色为底色,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素而不淡,颇具风格。 [2] (8)十二红龙睛 身躯银白,独以四叶尾鳍、两片胸鳍、两片腹鳍、两个眼球和背鳍、吻等十二处呈红色而得名。其色白得洁净,红得艳丽,十分悦目,是比较珍贵的品种。 (9)喜鹊花龙睛 鱼体以蓝色为基色,头、吻、眼球、尾鳍则均为蓝中透黑,腹部银白鲜亮,酷似喜鹊的颜色。其姿态俊俏动人,但在饲养过程中易褪色,故以其色泽稳定者为上品。 (10)熊猫金鱼 是由墨蝶尾培育而成的,具龙种鱼之特征。身体较短而圆,尾鳍蝴蝶状,除腹部和两侧各有一块银白色斑块外,头、眼、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均为黑色,有的眼睛周围还有道白圈,黑白分明,酷似熊猫。其姿态憨厚而端庄,甚招人喜爱。 (11)透明鳞龙睛 有背鳍,鳞片透明,颜色多为红,龙睛球具龙睛和绒球之特征。鼻中隔特别发达,凸出于鼻孔之外,形成两个肉瓣似的绒球。在游动时左右摆动,十分动人。龙睛球根据其体色可以分为红龙睛球、墨龙睛球、紫龙睛球、蓝龙睛球、紫蓝花龙睛球、红白花龙睛球、喜鹊花龙睛球、朱球墨龙睛等多种。 [1] (12)四球龙睛
(16)红龙睛虎头 其特征基本上与红龙睛高头相同,只是其头部之肉瘤发达,除头部被肉瘤包裹着外,还下延向两则之颊颚,致使口也被包裹而显得有些凹陷[


文种鱼

(1)红高头 头上生长有肉瘤堆,鳃盖、鼻中隔正常。全身通红色。 (2)五花高头 头上有肉瘤堆,鳃盖、鼻中隔正常。全身有的以红色为底色,镶有蓝、白、黄、黑各色斑点;或以蓝色为底,镶有红、白、黄、黑各色斑点。其色彩、图案极美,以蓝底镶红、黄斑点比例大的最为悦目。 (3)红白花高头 头部生有草莓状肉瘤。体表花纹有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红白色斑块组成 (4)软鳞红白花高头 主要特征是有似薄而嫩的软鳞,全身都有红、白斑分布,两眼乌黑闪亮,是金鱼中之珍贵品种。 (5)红头高头 又称鹤顶红。身躯银白色,头项部的肉瘤为红色,似鹤顶红冠,故得名“鹤顶红”,也称“红运当头”。在人们心目中它是幸福、吉祥、福寿双全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 (6)黄头高头 身躯为白色头顶部的肉瘤为黄色。 (7)朱顶紫罗袍 是由紫高头变异而成,身躯深紫色,仅头顶肉瘤部分鲜红艳丽。形态端庄文静,雍容华贵,是金鱼中的珍贵品种。 (8)玉顶紫罗袍 头部的草莓状肉瘤洁白如玉,身躯深紫色。 (9)玉印头 又名玉顶高头,由红高头变异而成。全身通红,仅头部正中生有银白色的肉瘤堆,像一枚方正的玉印,非常稀少,很名贵。 (10)墨狮头 由高头变异而成。头部肉瘤发达,显得很厚实,且从头顶部直接下延至两颊颚包及鳃盖,常使嘴、眼凹于肉瘤之中,因酷似威武之雄狮又全身乌黑而得名。在水中游动时,光浑闪烁,深受人们喜爱。 (11)红高头球 头部具有肉瘤堆,鼻中隔呈绒球状,头和身躯呈红色。 (12)红高头球翻鳃 头部具有内瘤堆,鼻中隔变异呈绒球状,鳃盖翻转,通体红色。 (13)红高头翻鳃 头部具有肉瘤堆,鳃盖翻转,鼻中隔正常,全身红色。 (14)红珍珠 体色朱红或者是橙红,鳞呈白色或米黄色突起,形似珍珠,且排列整齐,在游动时闪烁着珍珠般的光彩 (15)紫珍珠 身体紫色,闪耀着深褐色或紫铜色光泽,珠鳞淡黄色,两色相映,颇有古色古香之风貌。 (16)五花珍珠 具珍珠之特征,只是体表颜色由红、白、黄、蓝、黑等不规则之斑纹所组成。 (17)墨龙睛珍珠 全身乌黑闪光,珠鳞亦为黑色,与鱼体浑然一体。两个算盘珠似的大眼睛又很像是龙睛,非常好看。其他特征同红珍珠。 (18)红龙睛珍珠 具有龙睛鱼和珍珠鱼的特征,全身通红。

蛋种鱼
蛋种鱼的主要特征是体短而肥,形如鸭蛋,无背鳍。有成双的尾鳍和臀鳍。鳍的长、短和形状差异较大。一般绒球、水泡、虎头等的鳍短小而圆;丹凤、翻鳃、红头等的鳍较长大。 (1)水泡 在金鱼中属于名贵品种。有一对特殊构造的眼,也就是在眼珠的周围长出一个内含液体半透明的大泡,故称为“水泡眼”。水泡的泡膜很薄,清晰欲穿,像两只珠分别挂在鱼头两侧。水泡鱼在游动时两个水泡眼犹如两只大灯笼,左右颤动,加之双开的尾鳍飘飘忽忽,甚是迷人。水泡鱼根据其体色可以分为红水泡、银水泡、五花水泡、红白花水泡、墨水泡、黄水泡、蓝水泡、紫蓝花水泡、喜鹊花水泡等不同品种。此外,还有红水泡帽子、黄水泡帽子、红白花水泡帽子等,它们与其他水泡鱼不同的特征是头下长有草莓状的肉瘤。 [3] (2)绒球 其主要特征是鼻中隔变异形成一对肉质球。根据其体可分为红绒球、白绒球、紫绒球、红白花绒球、五花绒球(身披五色斑纹,连鱼鳍也是五花的)。无论是什么品种,均以个大、结实、溜圆、肉质球紧贴鼻孔且左右对称
(4)翻鳃 两个鳃盖的后部由内外反转,鱼鳃裸露在外,外表犹如一个半月形伤口,较体色深。选择时,以鳃盖翻转的程度左右一致为佳。以红翻鳃多见,也有五花翻鳃等品种。 (5)丹凤 鳞片,鳃盖,鼻和头部均正常。体短,头平,尾鳍特别长大,薄如蝉翼,在游动时如轻纱飞舞,宛如神话中所描述的凤凰尾。很像神话所形容的凤凰尾,故得名“丹凤”。 (6)红头 体色银白,各鳍微黄,头顶具有红色斑块,形状弯曲,宛如一只元宝。选择时,要求色块的形状酷似元宝,而且色泽也应鲜亮。 (7)龙背种 没有背鳍,脊背呈弓型。眼球突出,如:“望天眼(于1870年培育出现)”等。 其演化过程是:野生鲫鱼首先演化成金鲫,再发展出草金鱼这品种,经过草金鱼和金鲫这两个环节后,再发展成文种,最后 演化出龙种和蛋种这两个近亲品种。
进化历史
野生状态下的金鱼,体绿褐或灰色,然而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金鱼变异,可以出现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银白色以及三尾、龙睛、或无背鳍等变异。几个世纪的选择和培育这样不正常的个体,已经产生了125个以上的金鱼品种。 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观赏的金鱼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在美国东部很多地区,由公园及花园饲养池中逃逸的金鱼,已经野化了。野生后复原了本来颜色,并能由饲养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长到30公分。 金鱼是我国人民乐于饲养的观赏鱼类。它的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因而为人们所喜爱。根据史料的记载以及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科学家已经查明,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它先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变为红黄色的金鲫鱼,然后再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养,由红黄色金鲫鱼逐渐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 作为观赏鱼,远在中国的晋朝时代(265~420年)已有红色鲫鱼的记录出现。在唐代的“放生池”里,开始出现红黄色鲫鱼,宋代开始出现金黄色鲫鱼,人们开始用池子养金鱼,金鱼的颜色出现白花和花斑两种。到明代金鱼搬进鱼盆。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脊椎动物门、有头亚门、有颌部、鱼纲、真口亚纲、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的硬骨鱼类。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在科学上用同一个学名(Carassius auratus)。 鱼类和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捕捉鱼类作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养鱼的记录(根据殷墟出土甲骨卜辞),由于长期的捕鱼、养鱼,同鱼类接触的机会颇多,这也就是对鱼类的观察机会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发现在野生鱼类中发生变异的种类,尤其是变为金色或红色的种类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时人们把金色或红色的鱼类统称为“金鱼”。 我国明代伟大的本草学家 李时珍,在他撰写的《 本草纲目》中写有:“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鳅鳖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称为“金鱼”的鱼原有四种,“金鲫”即颜色变为黄、红的鲫鱼,以后由于单独培育金鲫,变化越来越大,所以,“金鱼”这一名称只代表由金鲫培育出来的各变异品种,即现今的金鱼。 金鱼的故乡是在浙江的嘉兴和杭州以及河南的镇平。根据日本学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国金鱼传至日本的最早记录是1502年。金鱼传到英国是在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中叶,双尾金鱼已传遍欧洲各国,传到美国是在1874年。 金鱼的外部形态,与鲫鱼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其体态变异包括体色、体形、鳞片数目、鳞片形态、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头形、眼睛、鳃盖、鼻隔膜等变异。这里主要举出体色变异、头形的变异和眼睛的变异。饲养方法
饲料
基本情况 金鱼虽是一种经人类完全驯化的杂食性鱼类,但是,它和鲫鱼等其他鱼类一样,饲料是否选择合理,投喂是否正确可直接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色彩深浅和鲜艳程度、特征的显现、丰满与否、以及产卵数量、孵化率和金鱼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鱼的饲料中,必须具有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情况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鲜而活的红虫者,则鱼体生长发育特大,尤其是狮子头、水泡等特征(指肉瘤和水泡)更为发达,这也许就是红虫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丰富营养物的缘故。 以0.5%食盐水饲养较佳,自来水中有氯气,应先曝至于空气中半天除氯,或用市售中和液或维他命C糖果涮四到五次中和毒性。[2] 井水有较多有害物质,也需注意。 此外,在金鱼饲养者中也有一种称为“绿水”的饲养法,控制水缸中浮游植物与藻类的多寡,让水维持在有点透明的绿茶色。借由食用水中的浮游植物,能让金鱼的体色变得更艳丽,同时也能在换水时缓和水质的剧烈改变。不过若是没有适当管理,浮游植物过度繁殖让绿水的颜色过浓,反而容易造成金鱼的病变。 [2] 动物性 动物性饲料是金鱼最喜爱吃,而且营养最丰富的饲料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 (1) 鱼虫(俗称 红虫,学名 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游动物,是各种水蚤类的俗称。其体型有大有小,像红蜘蛛虫,它的体色呈血红色,体形偏小,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以 浮游植物为食,有利于净化水质,所以,我们常用鲜活的红虫适当投喂(指不过剩)的金鱼要比投喂其他代用饲料的金鱼发育快,颜色鲜艳、鱼病发病率也相应减少。 (2) 剑水蚤,体呈青灰色(俗称青蹦)
(3) 草履虫(俗称 洄水) 它是浮游生物中几种原生动物的俗称。如草履虫,可用稻草培养,最适宜投喂刚孵出的鱼苗。轮虫,它是单细胞动物(即由许多细胞组成其本身的),如龟纹轮虫、水轮虫、柱轮虫、泡轮虫等等。 (4) 孑孓,即蚊子的幼虫(南方称为 血虫,北方地区称为油蹦) 是 摇蚊的幼虫,体色血红,故得名为血虫,其营养丰富,价格也比较贵,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爱好者直接将其冷冻后投喂。 (5) 水蚯蚓 它的种类很多,水蚯蚓金鱼最爱吃,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它们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阴沟污泥表层,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随水摆动,它的个体细小、柔软、体鲜红色或深红色,容易被金鱼吞食,但在投喂前必须进行反复漂洗,有条件的话,必须养几天后,水蚯蚓将泥吐净后再投喂。 [2] 植物性

合成 发展规模金鱼养殖业,光靠捕捞天然饵料鱼虫不能满足需要,除开展人工培养鱼虫外,还必须发展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供应市场,一方面可解决养殖场的饲料来源,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金鱼爱好者家庭养玩金鱼的需要。有了人工饲料,家庭饲养金鱼就方便多了。
配合颗粒饲料要求营养成分齐全,符合金鱼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成分应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5大类。 1.蛋白质 是金鱼身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是生长新组织,修补旧组织,也是热能供应的组成成分。饵料中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促进金鱼快速生长。
2.糖类 是金鱼体内热能的主要物质,是金鱼的主要饲料成分。
3.脂肪 是储存热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样,在体内氧化供给能量。一般来说饲料中缺少脂肪,金鱼生长慢、个体小,会降低鱼体对低温、缺氧的耐力,越冬时易造成死亡;脂肪过多,鱼体过肥,会阻碍性腺的发育。
4.无机盐类 是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钙、碳酸钙。鱼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钙和磷。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钙又能促进消化和帮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鱼除了能从饲料中获得钙和磷外,也能通过皮肤、鳃将水中的钙和磷渗透到体内。金鱼还需要铁、铜、镁、钠、钾、钻等微量元素,缺少了这些元素就会生长缓慢,发生疾病。为了保障金鱼的正常生长,饲料中应含有这些元素。
5.维生素 这也是金鱼生长必需的。长期缺乏维生素,鱼体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甚至会产生畸形,对外界不良环境和各种鱼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色鳍断裂,鱼体色素消失,体色变淡,不鲜艳;缺乏维生素E,会使性腺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同时对 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为降低,在饲料中加少量维生素B12,能够促进生长。
养殖技术
饲养地点选择 饲养金鱼不管是园林、鱼场或个体专业户对其建立金鱼饲养场地、水源、电源都必须有规划,即使金鱼爱好者在庭园内建造几只小鱼池,也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因为饲养金鱼的场地和水源的选择规划可直接影响到金鱼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科学技术管理,事先务必全面考察和规划。1.养鱼场地最好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特别要选择上午6时到中午12时之间均能晒到太阳,而且通风条件好的郊外、庭园和加固的房顶及阳台上。 2.鱼场必须靠近水源、电源之处 如果河、湖、江的水质没有污染情况的,为了降低养鱼成本,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天然水源,吸入过滤池处理后即可使用。如果江、河、湖的水质因污染而要用地下水(深井水)或自来水的,则鱼场要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或附近可接通自来水管道的地方。 3.鱼场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如能靠近飞机场、车站、轮船码头的地方最为理想。这样可发挥中转或运输优势。既可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对提高金鱼运输中的成活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鱼场靠近饲料产地 充足的饲料才能养好金鱼,如果食物短缺,金鱼会因体质问题而生病。
场址选择及准备 一、场址选择及准备 选择规模在3.33公顷以上、水深3米以上的水域为宜,水质要清新、无污染。网箱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上口要加盖网,以防水鸟等敌害生物。箱体选用聚乙烯网片编制而成,网目大小为1厘米,四周用毛竹或钢架作为框架,用成袋的废旧泡沫塑料或塑料浮桶作为浮子,用砖块、石子或钢筋杆作为沉子,最后用钢绳或锚将其整体固定在水体中,也可打桩固定。网箱固定要选择在水较深的地方,以保证水流畅通,溶氧充足。网架可设置呈“田”、“品”字形排列,间距以20厘米为宜。新网箱使用时应在养殖水体内浸泡1周,使网箱上长些青苔,网箱变得光滑,然后再投放鱼种,这样不损伤鱼体。 [4] 二、苗种放养 首先要选择适宜在网箱中进行养殖的金鱼品种,如狮头类、顶红类、珍珠类、朝天类、琉金类等。一般一个网箱内只选择放养相同规格的同一品种为佳。 放养苗种的规格一般都在4-5厘米,养殖大型鱼时放养密度为150-220尾/米2,养殖小型鱼时放养密度为400-500尾/米2养殖珍珠类高头类(红狮和顶红)等品种的金鱼时,制作的网箱下、要太深,放养密度要稍大点,否则养殖的珍珠类金鱼体形较长,红狮和顶红头部的肉瘤起的不明显。
三、饲养管理 (一)投饵采用配合饲料。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季节、水温、鱼体大小、摄食情况、水质状况而定,在金鱼的生长旺季即6—9月,每天投饵4次,投饵量为金鱼体重的6%。为了防治饵料的散失或被其他野杂鱼抢食,在网箱内用泡沫制作一个40厘米X40厘米的饵料框。 (二)日常管理经常巡查,每天细心观察金鱼的活动、吃食情况。勤检查网箱以免水中的鳖、水老鼠等敌害生物咬破网衣,发现破洞及时修补,或及时移人备用网箱中。如可能可在网箱养殖区的外围用拦网包围,以防金鱼逃到其他地方。每半个月用敌百虫和杀菌药物进行定期预防,发现鱼病要及时镜检察看,对症下药。 喂食时间和方法 金鱼的喂食时间不管是投喂活饲料还是人工饲料,都要掌握这样几个原则:
1.每天投喂次数 只需1—2次,每次投喂量宜在1—2小时内吃完。天气、水质正常,对生命力强的品种鱼群可适当增加一点投食量。 2.投食时间 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时左右,太阳开始晒及鱼池(缸)时投食。深秋及冬季投食时间可稍迟一点,一般在7—8时左右,寒冬季节甚至可延迟到10时前后投喂。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即使鱼群觅食明显,也应在下午3时左右少量投食为好。11月以后,水温明显下降,金鱼的食欲有减退趋势,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随着金鱼的长大的投食量宜逐渐适当增加 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别是人工饲料,更应严格控制。家庭养鱼,可采取将一日量分1—2次投喂的方式,避免饲料一次投量过多,积存池(缸),败坏水质。
喂养注意事项 一.挑选健康金鱼 健康的鱼在水体的中下层游动,觅食争食、游姿自然、悠闲,尾鳍清澈透明、飘逸。
二.金鱼买回家后不要急于入缸

生活环境
金鱼比较适应群养和密集养殖。但家养不可密度过大,比较理想的水鱼比重要达到1000:1,金鱼体长和鱼缸长度要达到1:10以上,这样能保证水质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则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腐败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鱼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 金鱼是变温动物,对水温适应性比较强,体温随着水温而变化,在0-39摄氏度的水温下都能存活。但金鱼不能适应水温剧变,温度急剧升高或下降超过5摄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鱼的生命。金鱼的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摄氏度,这个水温下,金鱼生长发育最旺盛,食量、排泄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这时金鱼最鲜艳活泼。 在养金鱼的实践中,水温处在最适温度,细菌很容易滋生,水质很快变坏,需要频繁换水,否则金鱼会生病死亡,给管理带来麻烦。而金鱼在15-20摄氏度的水温下,生命活动也很正常,只是没有最适温度下那么旺盛,但在这个温度下水质能保持比较长时间。因而,可以把水温控制在15-20摄氏度。- 冬天来临后,要注意把金鱼搬到室内,保证水温在5摄氏度以上,虽然0摄氏度以上都能存活,但当水温低于5摄氏度,金鱼的生命活动就大幅降低,金鱼生长停滞,显得呆滞,色彩暗淡。

生长繁殖
一般来说产卵期的雌鱼肚子较大,雄鱼腹部没什么变化。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雄鱼左右前鳍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几个小白点儿,尤其是在产卵期较为明显,而雌鱼绝对没有。 另外在产卵期雄鱼总是追着咬雌鱼的尾部,这时快产卵啦,应该将这一对鱼单独放在一个鱼缸内,缸内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产的鱼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则鱼卵沉入水底被鱼儿吃掉,产卵后的雌鱼暂时不要再和任何雄鱼混养,让它充分好好休息调养,以保护雌鱼。 把粘有乳白色鱼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鱼水的鱼缸内(最好是瓦缸),放在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金鱼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国南方要比北方早1-2个月,在南方为3-4月间产卵,在北方为4月底到6月底产卵。金鱼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产卵,也就是说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冬季提高温度,加强饲养管理,金鱼7-8月龄时,在严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产卵,并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龄)时才能产卵繁殖。金鱼在繁殖的季节里可多次产卵。约隔一二周产1次,可产2-3只。照射到的地方,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孵出小鱼。
人工授精
在一般情况下,性腺发育良好的金鱼亲鱼,都能自然婚配并产下健康的受精卵。但是在人们想要进行新品种杂交,或者某一品种的雌鱼很多,而雄鱼仅有一二尾时,我们就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金鱼的育种工作。人工授精,能弥补自然受精的不足,大大提高精子和卵子的利用率,可按生产需要有意识地 定向培育上等品位的新品种。 金鱼人工授精有两种方法,可以带水进行,也可以脱水操作。 ①带水授精:用一个大口浅底白盆,盛放深1/2的清净晾晒过的自来水,并放适量的金鱼藻或狐尾藻束,令其漂浮在水中。然后,左右两手在水中各提确定的标准亲鱼,让它们 泄殖孔相对,并以大拇指轻轻挤压雄性亲鱼腹部,挤出乳白色精液,同时,另一手的大拇指也轻轻挤压雌性亲鱼腹部,挤出成熟的鱼卵。精子与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这时的受精卵会立刻粘附在水草上。为了保证受精卵正常孵化,应该马上把黏附鱼卵的水草,移入另一个条件更好的水体中去孵苗。 ②离水授精法:取出已确定标准的雌、雄亲鱼一对,用柔软的纱布把鱼体擦干,用拇指轻压雄鱼腹部,挤出精液放在干燥的玻璃容器中,然后迅速地用拇指挤压雌鱼的腹部,把成熟卵子,挤入盛有精液的玻璃容器中。同时,取一根干的羽毛,把精卵相互搅拌。再将已受精的卵泼到鱼巢上,受精卵遇到水就产生黏性,会立刻黏附在水草上,而后再送去孵化。离水授精,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以供多尾雌鱼的卵受精能充分节省雄鱼用量。关于杂交
从理论上讲金鱼和鲫鱼是可以杂交的,金鱼本身就是从野生的鲫鱼选育而来的,它们在生物学意义上是同一种物种的不同品种。但是实际上很难让金鱼和鲫鱼进行杂交,因为两者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混养在一起时,鲫鱼明显具有生理优势,很难让优势差距明显的鱼自然配对。 在理论上讲,将金鱼和鲫鱼实行人工授精能够实现繁育的成功,但是没有人会做那样的事,因为两者的后代既不会比金鱼好看,也不会有鲫鱼那样强的生活能力,两方面都不会出色。饲养水质

薪水 指刚放出来的自来水,是养鱼的最理想用水。但要注意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 需进行调温处理( 个别地区自来水含氯气较多的还需进行除氯处理)。 陈水

回清水 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 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换水方法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6.返回顶部 |
![]()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