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曹州牡丹:曹州牡丹
ylbtech-牡丹-曹州牡丹:曹州牡丹 |
牡丹,原产中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国牡丹之都。 “曹州牡丹甲天下”,菏泽牡丹的栽植面积已超过 1.6万公顷,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 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是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截至2012年,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菏泽牡丹籽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返回顶部 |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6年第128号
- 批准时间:2016年12月28日
目录
2、2.返回顶部 |
产品特点
综述
菏泽牡丹 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菏泽牡丹已经发展为花色有 粉色、红色(含紫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白色、黑色、绿色、复色总 九大色系, 各色系有深、淡、浓之分。根据花朵形态和雌雄进化程度,分为 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蔷薇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干台阁型、楼子阁型共 十个花型。 菏泽牡丹有 1100多个品种,各色系的菏泽牡丹都有名贵品种,如“ 掌花案”花开似火,红光灿,为红色之魁;“ 酒醉杨妃”红装素裹,低头掩面,暗送秋波;“ 梨花雪”开若梨花,雪白一片,称白中之冠;“ 昆山夜光”花开奇白,黑夜依然,古谓之“灯笼”;“ 姚黄”金楼千层,世称花王;“ 青龙卧墨池”如龙卧墨,黑中之奇;“ 冠世墨玉”黑紫如缎,洁而有光;“ 蓝绣球”开如绣球,蓝色之冠;“ 赵粉”粉面桃花迎人笑,郁郁芳香飘四野;“粉二乔”粉紫同株,双娇可爱;“ 魏紫”色紫浅淡多娇艳,古老品种称“花妃”;“ 娇容三变”初开时碧绿,盛开时红艳,将谢时素白,十日三变,堪称奇品……菏泽也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基地,牡丹的种植面积、科研培植、观赏出口当称世界之最。品种花色


经济价值
牡丹不只极具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牡丹产业已逐渐由过去单一观赏拓展至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油用牡丹以其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优势,显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菏泽县志》载:“牡丹、 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 从牡丹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的香料,用牡丹花酿制的牡丹酒,不但具有独特鲜明的牡丹花香味,而且有轻身健步,明目醒脑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补佳品。而牡丹的根经过加工称为“ 丹皮”,是一种重要的药材,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 菏泽丹皮称为“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在市场上十分紧俏,是全国四大丹皮产区之一。
产地环境
菏泽盛产牡丹,跟气候水土不无关系。菏泽古称曹州, 地处北温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在气候、雨量、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所以牡丹移植菏泽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牡丹耐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的春天恰好少雨;牡丹 喜碱性沙土,菏泽的 土正是这种土; 菏泽的水咸涩,这样的水却偏宜浇灌牡丹;牡丹 喜欢疏松的沙质土,而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这一切都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
菏泽作为中国牡丹品种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种植牡丹历史悠久, 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2012年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生产情况
现代发展
截至2017年,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品种1237个。其中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59个。菏泽牡丹共有红、紫、蓝、白、粉、黄、黑、绿、复色9大色系,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10大花型,先后参加园博会、花博会等国内外花展43次,荣获各类奖项561项。开发建设了中国牡丹园、盛华牡丹园、尧舜牡丹园、冠宇牡丹园等多个牡丹园以及成方连片在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37个。其中曹州牡丹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是国内外游客观赏牡丹花的主场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品种最多、栽植面积最大、相关科研设施最齐备的牡丹主题公园。 菏泽先后与10多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中美牡丹生物科技研究院、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科研中心、中科院菏泽牡丹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19家,全市拥有牡丹专利30余件、国际领先科研成果10余项,主持制定的《牡丹籽油企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菏泽牡丹籽油”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菏泽牡丹产品已进驻全国大型商超系统50多家、大型知名超市700多个,并顺利进入烟草系统“1532”渠道成功运营。国际方面,牡丹种苗出口率占中国的80%,远销美国、荷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全市实现出口销售收入1650万美元,实现牡丹产业总产值40亿元。
生产方式
牡丹催花是菏泽花农的绝技。 早在清代,菏泽花农就试着用“烧火龙”增加温度,用浸过桐油的毛头纸当玻璃进行光照,首次让牡丹隆冬开放。 以后又摸索出了牡丹南方催花技术,每年秋后,在广州催出数以万计的牡丹鲜花供应年宵花卉市场。解放后,菏泽牡丹催花技术更加纯熟、精湛,不仅试验成功了经济、简便的大田催花技术,还摸索出了秋季催花技术, 终使“花开随人意,四季吐芬芳”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科研成果

菏泽牡丹的科学研究硕果累累。早在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技术研究、牡丹新品种第三项科研成果就获得了国家科技术进步奖,占全国牡丹科研获奖数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泽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过国家级鉴定。仅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种培育、案头牡丹无土栽培、牡丹耐温热品处的筛选、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牡丹新品种选育等七面成果通过鉴定,是通过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菏泽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提高了牡丹的观赏价值,拓宽了牡丹的种植范围和应用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贵品种快速繁育问题,开辟了牡丹进入千家万户的新途径,创造了与国际花卉业接轨的条件。受到 陈慕华副委员长的赞扬。 菏泽牡丹还在国内外重大花展中连连获奖,盛誉海内外。在一、二、三、四届全国花草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金、银、铜奖,科技进步奖,优质展品将计26个;在三次香港国际花展中,菏泽牡丹引起轰动,夺得冠军奖一个,一等奖三个;在法国波尔多市国际花草博览会和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分别夺得竞赛总分银质奖和牡丹芍药干鲜花银质奖。在第四届花博会上,菏泽牡丹独领风骚,一举夺得唯一的一个“景点特别奖”和六个单项奖。
花会盛举
“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政府搭台、经贸唱戏。”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菏泽举办了首届“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特邀朝鲜、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花卉商人参加。同时举办了大型的牡丹定货会,将菏泽牡丹推向世界。 曹州农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每年花会期间都有几百万中外游人、画家、作家、书法家、记者、摄影师、刺绣艺人、印染设计师和爱国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当地居民云集 花乡菏泽,观赏这“花大盈尺”的牡丹,并洽谈经贸合作。届时牡丹竞开,万紫千红,香飘数里,游人如织,汇成人与花的海洋,盛极一时。正可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截止2009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已举办了18届,进出口成交额就超过三亿美元,平均每届到会外商800多人。2012年菏泽牡丹已占全国销售份额的85%,成为了菏泽的支柱产业。累计共接待中外游客2700多万人次,经济贸易成交额达510亿元,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60余项,对外合作领域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40多个行业门类。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这一品牌在全国已颇具影响力,荣获“全国花卉类节庆十强活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等荣誉称号,菏泽市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节庆城市”。“2010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内容更加丰富,特色更加突出。希望各媒体在对本次新闻发布会充分报道的基础上,对本届花会各项主要活动继续给予充分关注和报道,为整个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花会期间举办活动数量逐年增多,举办规模逐年增大,接待游客数量及国外旅游者每年成倍增加,招商引资成果逐年翻番。09年牡丹花会期间,仅投资项目洽谈会统一组织签约项目15个,其中外资项目7个,合同外资1.69亿美元,内资项目8个,合同内资27.7亿元;全市接待中外游客达2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1亿元人民币。 自1992年以来,菏泽地委、行署坚持“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18届国际牡丹花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品荣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中蓬勃升起,与此同时传统的旅游业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需要了,于是像花卉休闲旅游这样的新兴旅游项目应运而生。休闲旅游是自然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两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它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吸引旅游者参入与体验的一项旅游活动。花卉旅游终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会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项目。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荷泽市牡丹区。质量技术要求
分类原则 牡丹品种分类的方法较多,过去多以花色、花期或花的重瓣性进行分类,2012年,以花型分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前者诸法虽然比较简明实用,但是示能充分瓜品种我和品种之间内在的变化与联系。而以花型分类却能兼筹并顾,不仅方便、实用,而且能够反映出品种的我和品种演化的规律,因此成为当前指导生产和科研的重要分类方法之一。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6.返回顶部 |
![]()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