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杉博客
黄杉感想博客
室友跟我说我拿了黄杉的时候,我第一时间以为自己摸鱼被发现了,被黄牌警告了……后来仔细看了看那段关于peek experience的介绍才知道这玩意儿属于奖励性质。
然后我思来想去,我看了看自己中上而已的分数,不觉得做到了“最好”。那为啥给我了件黄杉呢……我想了老半天,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测试部分写得比较特别吧。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我当初为啥会那么写测试
我当时拿到题目要求,看了看那老长老长的一大串,就感觉这玩意儿想对很难,又瞥见有个性能测试,而且数字还挺大,脑子里稍微想了想算法,感觉这个时间复杂度肯定低不了。我察觉到这个项目要做的话可能会永无止今,毕竟有个性能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尽头,但我的时间有限,所以需要有个“让自己绝望的标准”。也就是自己写测试样例卡死自己,而且还得是那种我不知道能不能跑对、跑通的测试样例。
基于以上的想法,一点点往下推想,就自然而然地把测试样例划分成了多个种类,也自然而然地会想要有个自动生成测试样例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需求、资源驱动的结果啦,不然我也不会在测试上搞那么仔细。
我觉得这也是种团队精神吧,就算是不想干了、觉得没可能搞下去,也得要有个能报告的玩意儿,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5min内通过1000词的测试”,然后把那个1000词的测试摊开来给伙伴看,劝他也放弃,而不是自己自顾自地不折腾了啥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比较懒,要我手写1000词的测试,或者光凭想象力去想那么多测试样例,然后还要追求代码覆盖率,那还不如杀了我。做事有点条理性也是方便自己把活儿干好。当然,要是没想把活干好那另当别论。
呃……我编不出来了,就这些可以了吧orz。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