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待完善...
1、引用计数算法
对象被引用,引用计数器加1。
当一个对象实例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实例的引用计数器减1
SRE实战 互联网时代守护先锋,助力企业售后服务体系运筹帷幄!一键直达领取阿里云限量特价优惠。优缺点
优点:引用计数收集器可以很快的执行,交织在程序运行中。对程序需要不被长时间打断的实时环境比较有利。
缺点:无法检测出循环引用。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为0。
1 public class Abc_test { 2 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 MyObject object1=new MyObject(); 6 MyObject object2=new MyObject(); 7 8 object1.object=object2; 9 object2.object=object1; 10 11 object1=null; 12 object2=null; 14 } 15 16 } 17 18 class MyObject{ 19 20 MyObject object; 21 22 }
这段代码是用来验证引用计数算法不能检测出循环引用。最后面两句将object1
和object2
赋值为null
,
也就是说object1
和object2
指向的对象已经不可能再被访问,但是由于它们互相引用对方,导致它们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0,那么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它们。
2 可达性分析算法
从一个节点GC ROOT开始,寻找对应的引用节点,找到这个节点以后,继续寻找这个节点的引用节点,当所有的引用节点寻找完毕之后,剩余的节点则被认为是没有被引用到的节点,即无用的节点,
无用的节点将会被判定为是可回收的对象。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a)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
b)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c)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d) 本地方法栈中JNI(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2.3 Java中的引用
引用又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4种,这四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
在程序代码中普遍存在的,类似 Object obj = new Object()
这类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
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须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后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 弱引用
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虚引用
也叫幽灵引用或幻影引用(名字真会取,很魔幻的样子),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它的作用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不要被概念吓到,也别担心,还没跑题,再深入,可就不好说了。小编罗列这四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无论引用计数算法还是可达性分析算法都是基于强引用而言的。
2.4 对象死亡前的最后一次挣扎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第一次标记: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
第二次标记:第一次标记后接着会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
方法。在finalize()
方法中没有重新与引用链建立关联关系的,将被进行第二次标记。
第二次标记成功的对象将真的会被回收,如果对象在finalize()
方法中重新与引用链建立了关联关系,那么将会逃离本次回收,继续存活。猿们还跟的上吧,嘿嘿。
